即将于30日起在本市上演的新版大型歌舞剧《刘三姐》,已经是原版彩调剧《刘三姐》的第5次重新编排。新版创作者龙杰锋对《刘三姐》作出了这样的定位,“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,而是在尊重经典的前提下,力求以个性化的定位和新时代的理念来延续经典,恢复原版彩调剧《刘三姐》中
‘为自由而歌唱,为尊严而抗争’的精神,展现出广西壮族少女特有的灵秀——水的灵性和纯洁,使真正的彩调艺术精华代代相传。”
那么,新版《刘三姐》到底有哪些新看点呢?
演唱:模仿水波的特点
据悉,新版《刘三姐》中的演唱非常讲究技巧,歌声将达到一唱三起、一波三折的声波效果。音色方面,全剧主要采取无音乐伴奏方式,在观众熟悉的主要唱段,尽可能地运用多声部复调结构,通过清唱方式,让歌声体现自身的音乐美感。
此外,新版《刘三姐》还采取声乐重配方法,剧中将用大量MIDI来制作背景音乐,以突出现代的节奏感,实现民族音乐经典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。
造型:强调时尚与民族特色
与电影《刘三姐》的造型相比,新版《刘三姐》中所有的演员都“改头换面”了。无论服饰风格还是化妆技巧,都强调在广西民族服装风格的基础上,大胆创新,按照现代审美主张进行时尚处理,最终达到“景物饰物皆清物,好山好水好衣衫”的艺术效果。
另外,演员在表演肢体上以现代歌舞剧标准进行动作规范。以前的演员举手投足带有浓浓的地方戏剧色彩,因此新版《刘三姐》在舞蹈上下狠功夫,改编后的舞蹈,将广西一些民族风情用民族舞蹈和踢踏舞进行展示。
形式:壮人歌圩中西合璧
新版《刘三姐》中“三月三”的壮族歌圩,更像是盎格鲁撒克逊式的露天晚会,不同的是西方人喜欢载歌载舞,广西人则喜欢对歌对舞,充满东方式的智慧和想像,还包含着中国人“才子配佳人”的美好愿望。
在壮人歌圩的场景中,漓江月色下,远山朦胧。姑娘们裙摆上缀满的小竹管,随舞步起伏沙沙作响,节奏铿锵,像极了《大河之舞》中的踢踏鼓点。小伙子们在月光下争斗嬉闹,做出比街舞还要高难度的动作。而被大家视为“金童玉女绝配”的刘三姐和阿牛哥,被推推搡搡在了一起。歌声响起,在交响乐伴奏下,无论是集体咏叹调还是刘三姐个人独唱,都使得整个歌圩充满了爱情的甜蜜氛围。开放质朴的民风里,歌圩成了名副其实的露天情人节。 (记者朱波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