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来扬主持“金钟奖”古筝比赛的徐沛东接受专访——
“金钟奖”不像“快女”一场秀
扬州古筝厂家全国第一,古筝做得很地道
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、著名作曲家徐沛东的“十一”黄金周非常忙碌,在北京观摩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,随后飞去广东参加活动。昨日下午,他又赶到扬州,主持第七届中国音乐“金钟奖”古筝比赛。第一次评委会间隙,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。
比赛:“金钟奖”是选拔人才的
徐沛东说,现在国家对各种奖项的限制越来越严格,很多“文华奖”的项目都被削减掉了,一些电视台的活动也要求“一事一报”,只有“金钟奖”等行业奖被保留下来。刚刚结束的“金钟奖”流行音乐比赛,吸引了全国七大赛区十几万选手参赛。
徐沛东一再强调,“金钟奖”是一场正规比赛,不像“快女”那样是一场秀。“金钟奖”目的是选拔人才,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,是为国家音乐事业准备后备力量。“找出合适的人才,或者潜在的人才。当然,选手如果在比赛中失败了,却能找到前进的方向,这比获奖更有作用。”徐沛东给选手们打气。
这次“金钟奖”评选的一大突破,就是在半决赛和决赛中,评委们首次现场亮分。徐沛东解释,复赛阶段,评委对选手的水平了解不多,需要一次综合素质的评定。随后的公开打分,是为更大程度上的公平。现在的观众音乐欣赏水平不断上升,他们也有准则,这些都会给评委提出新考验。
古筝:发展迅猛但缺少活力
如今,古筝已成为中国民乐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器乐。对此,徐沛东分析,这是因为近年来,全国古筝教学蒸蒸日上,教学水平不断提升。国内古筝届学术风气也很好,很多艺术家都在积极寻求创新。有了理论基础,古筝发展正进入更高速度的轨道。古筝也成为中国对外交流频率最为频繁的乐器,特别是和日本、韩国的交流,尽管筝不太一样,但很多特点和技巧都殊途同归。有了其他国家的共同支撑,古筝的发展必定会超过二胡、琵琶这些纯中国乐器。
但是,古筝曲目缺少活力也是现实,“弹来弹去都是《渔舟唱晚》这些老曲子。”因为器乐的创作要比音乐的创作投入大,收效慢,很多作曲家都不大愿意创作器乐的新曲调。所以这次在“金钟奖”古筝比赛中,评委除7位专业古筝名家,还专门邀请到4位作曲家,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。
如今,国内古筝练习者已超过小提琴,仅次于钢琴。徐沛东说,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,也不要强求说,一定要让古筝超过钢琴。因为中国的音乐需要包容开放的心态,从实际看,钢琴的确是“乐器之王”,现代古筝的很多演奏技法都是从钢琴中学来的。
赞赏:扬州古筝做得很地道
徐沛东来过几次扬州,对扬州古筝产业赞赏有加:“扬州的古筝做得很地道。”他说,在国内没有一个城市,能够像扬州这样拥有如此多的古筝厂家,形成了如此强大的古筝产业,这些都为中国古筝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同时,国内古筝业迅猛发展,也为扬州古筝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,产值相当可观。这两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,共同构建起了中国古筝的美好前景。 记者 王鑫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