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杨秀明先生代表作品介绍:
《千声佛》 是一首佛曲,在唐代,佛曲大盛(俗讲风行),无论寺院、宫廷、民间佛教音乐都达到鼎盛时期。在寺院内净土宗的流行、宗教活动中音乐的大量使用,为佛曲的传播,创造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。中唐法照禅师制作“五会念佛”法规,影响甚远,《千声佛》可视为“五会念佛”之遗续,亦用作赞佛之音声,曲调优美柔和,清净淡雅、静穆。
《春涧流泉》 是已故著名潮州古筝大师徐涤生老师五十年代所作之杰出筝曲,是一首绘景写意,表现流水形态的作品。乐曲描写春天山涧流泉之奇异情景,时而龙吟虎啸、急湍出谷、奔腾澎湃、滚滚而来,飞泻直下,气势磅礴:时而涓涓细流、如娇转莺语、委折潺源、手法细腻、春意盎然,境致幽雅,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,以动显静、以静显幽,十分形象,有身临其境、身闻其声之感,曲调健康,明朗,活泼、音韵高雅纯朴,是一首精悍短小秀丽之筝曲。
《昭君怨(活五调)》 《昭君怨》是潮州弦诗乐十大名曲之一,为潮州乐人最推崇之名曲,以[重六调](是[重三六调]之简称)流行于海内外潮籍乐人中。相传汉元帝时,单于兴兵南侵,朝廷在不敌外患的紧急关头,用毛延寿计使自己的爱妃昭君适单于以求和。《昭君怨》就是描写昭君于不得已而出塞的悲哀情绪。 《昭君怨活五调》是余把原来[重六调]变化为[活五调]、使乐曲更为深刻地表现出昭君之悲哀情绪,于别国离乡之途中,对祖国的一草一木都寄予无限深情留恋,途中之景物,无不触动怀国思乡之心情,很使人哀泪悲涕,感动人心之古典乐曲,以筝演奏更为独特之处。
《大八板》 是潮州弦诗乐十大名曲之一,是潮州乐人最为推崇之一首“轻六”名曲,该曲是中国民间音乐最基本最完整的曲式结构,因它有严谨的板头格式(八板)故以“八板”命名,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音乐。潮州音乐《大八板》之立意是在“八板”之基础上通过扩展或压缩和各种变奏手法,为了区别地域性和表现手法之差异,故加上“大”字以示不同。乐曲从慢板舒展逐渐引申达到快板,慢板舒展极平淡、清逸、端庄、优美、典雅,快板压缩极为干净利落,轻快明朗,全曲层次分明,手法变化多样,出神入化,有唐宋大曲遗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