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时,他还在蔡松琦教授的指导下,利用时间学习和声、配器、曲式、作曲以及作品分析等音乐理论课程,为做一名新时期的音乐人打下了理论基础,拓宽了发展的道路。蔡文峰多元化的音乐思维,被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先生誉为:“驳接古今,贯通中西,多维的演奏理念,立体的时空交汇。”这,可以说是蔡文峰古筝演奏艺术与其灵巧思维的真实写照。 2003年3月30日晚,一场以“金石有情,古筝新韵”为命名的《蔡文峰古筝独奏音乐会》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,音乐会展现了蔡文峰近年来古筝演奏和创作、改编作品的新成果。从岭南筝派的客家筝曲《出水莲》、潮州筝曲《柳青娘(活五调)》、广东音乐《禅院钟声》,到南、北筝派的河南筝曲《花流水》、浙江筝曲《高山流水》、山东筝曲《大八板变奏》、陕西筝曲《秦桑曲》,以及由他创作的曲目《夜雨思乡》、《童真》,再至《梁祝》、《渔舟唱晚》等观众熟悉的著名乐曲,蔡文峰丝丝入扣的演奏,均令人叹为观止。尤其是蔡文峰根据云南弥渡民歌《小河淌水》改编、演奏的同名乐曲,更是以其独创的乐思和多变的演奏手法深深地吸引着观众。乐曲运用协奏曲的曲式,以不同调式的两台筝,用左、右手交叉演奏乐曲的旋律与和声,以丰富的表现力交织出清彻透亮的小河流水美丽的画境。这种改编形式非常有创意性,在当前筝坛上属较少见的大胆探索方式。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指出:“创作是繁荣古筝艺术的根本,没有创作就没有作品,尤其是符合时代要求、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作品,没有作品,任何一个乐种都难以发展。”根据广东汉乐名曲《蕉窗夜雨》的主题动机创编而成的客家筝新曲《夜雨思乡》,乐曲旋律优雅、意境深邃,既有广东汉乐典雅的韵味,又以新颖的编配手法,深情地表达出在夜幕雨景中,游子无限的思乡情怀。这是蔡文蜂成功创作的一首广东汉乐作品,为广东汉乐的发展,作出了新的贡献。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冯光钰教授认为:“由专业作曲家或古筝演奏家兼事筝曲创作,是充满理性的、深层次的创造性劳动。创作者除了要具有深厚的认识生活、反映生活的能力,还要富有娴熟的创作技能,在旋律写作、织体、伴奏编配以及弹奏等方面,都应有扎实的基本功。”蔡文峰的艺术成就印证了冯教授的论断。艺术之路是艺术家走出来的,有着自信、有着追求,艺术的道路是会越走越宽畅,越走越亮堂的。
新派的创举精神
著名的古筝演奏家赵登山教授指出:只有革新,事业才能发展。”成长在开放改革年代的蔡文峰,时代给予了他极好的机遇,使他在现代的环境中,开辟“新派古筝”演奏的试验领域。在星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二学习时,蔡文峰向专业教师饶宁新提出学习吉他演奏技法的设想,饶先生告诫他:多学一种器乐的演奏技巧是好的,但一定要服从专业学习的需要,千万不能丢弃古筝演奏专业。在实践中,蔡文峰有着正确的思维方式,从接触西方音乐开始,他就遵循“学为我用”的原则,有意识地研究、探索吉他演奏的规律,在其兄长蔡庆峰(吉他演奏家)的指导下,经过多年的吉他学习,他较深刻的体会到,对和声的认识与理解,乃至最后对和声的运用都是依赖于吉他演奏的训练,因为吉他的和声非常丰富,钢琴能处理的和声吉他都能处理,在电声乐队里它几乎起到了首席的作用。 从吉他的学习伊始,蔡文峰逐渐探索并开始接触到了“流行”、“蓝调”、“摇滚”、“爵士”等风格的现代演奏手法,因此,也就派生出“新派古筝”之“流行古筝”、“蓝调古筝”、“摇滚古筝”、“爵士古筝”等新名词,简易地理解,即是用古筝演奏“流行”等现代风格的乐曲。在《蔡文峰古筝独奏音乐会》上,打击乐和乐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》与《蓝色的古筝》就是首次出现的“新派古筝”的演奏形式。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》此曲是由雷振邦作曲的电影《冰山上的来客》中的插曲改编而成,运用了拉丁打击乐来代替新疆民族手鼓,打击乐演奏家吴少华以拉丁高、低音的长鼓击奏及沙铃的点缀,丰满地表达了乐曲的意境,颇有新意。而西方的蓝调音乐(布鲁斯),则是黑奴从非洲带来的,黑人代代唱蓝调,它强调即兴的、随心所欲的发挥、摇摆节奏和本能性内容的吟唱,蓝调是现代流行音乐的源头,是爵士、摇滚的“母亲”。用古筝与打击乐来演绎现代风格的手法,是蔡文峰对传统风格挑战的一次新的探索尝试。
永恒的艺术魅力
蔡文峰对“新派古筝”的探索是孜孜不倦的。继2003年《蔡文峰古筝独奏音乐会》成功举办之后,2004年7月3日晚,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又举行了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《“Ⅲ朝乐队”演奏会》。何谓“Ⅲ朝乐队”?其实它是一个乐队的组合形式,由古筝、吉他演奏家蔡文峰,打击乐演奏家吴少华,键盘演奏家陈卫三人组合而成。他们以新潮独特的创作手法,娴熟多变的演奏技巧,将古筝、打击乐、钢琴(或电子键盘乐器)等乐器有机组合,和谐地融合了亚洲的旋律、拉美的节奏、以及西欧的和声等众多的音乐元素为一体,力求打造适合现代人口味为目的的新音乐演奏群体,以图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和交流,加速促进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更新与发展。 从富于浓郁民族韵味的古筝乐曲《阿拉木汗》、《瑶族舞曲》、《丰收锣鼓》,到将中国打击乐和拉丁打击乐互相揉合而成的《鼓舞》,以及钢琴与木吉他的《巴赫二部创意曲》等节目来看,充分地体现了蔡文峰在音乐领域一贯的探索精神。正如他在实践中所感悟到的:“组建‘Ⅲ朝乐队’,是想通过古筝与其他乐器组合的形式,以求拓展古筝宽阔的表现空间,使中国的传统乐器得到更大的弘扬。我们应该有信心将中国的古筝与西欧的摇滚乐、美洲的拉丁乐结合起来去演奏,这样才能延续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的生命力。”这,是“Ⅲ朝乐队”建立的宗旨,也是蔡文峰作为中国民族乐坛新派演奏家的追求与理想。 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先生评价道:“‘Ⅲ朝乐队’是把中国古典乐器与西方乐曲‘杂交’进行尝试、探索,我相信,经过千年考验的民族音乐会有它永恒的魅力。”蔡文峰对他所从事的音乐事业充满了坚定的信心,他表示:“‘Ⅲ朝乐队’组建时间短,需要相对的磨合、锤炼,现在是‘踩着石头过河’,许多地方还处于探索阶段,我们一定虚心听取专家、观众的意见和建议,在创作、演奏、合作表演等方面不断的改进与完善,今后,在乐队中也有可能考虑再加入其他乐器组合。总之,为了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改革与发展,我们将尽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做好。” 勇于变革、探索精神的蔡文峰,目前他的音乐艺术正处于成熟的黄金时期。近年来,他编著、出版有《古筝实用教程》、《筝演奏技法》、《电吉他》、《古典吉他》等教材;培养了一批批的古筝演奏后备人材;录制了大批由自己演奏(含创作作品、教材范例)的唱片与VCD、DVD碟片;《蔡文峰——“ 金石有情”古筝独奏音乐会》的CD、VCD,以及《“Ⅲ朝乐队”——筝、鼓、琴》CD、VCD亦已面市。我们相信,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,具有新锐思想的蔡文峰,一定能攀登古筝发展的艺术高峰,一定会实现他弘扬、繁荣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宏伟志向。
|